摘要: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纵深推进的新时代语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保障高校高效运转、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支撑”,其综合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大学治理效能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与服务育人理念的深化,传统行政模式显露出服务意识滞后、数字素养薄弱、创新动能不足等问题。本文深刻剖析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挑战,构建包含政治素养、职业能力、数字素养、人文情怀四维度的综合素养模型,并系统提出以政治引领筑牢根基、以体系化培训重塑能力、以数字赋能驱动变革、以文化涵育激发内生动力的提升路径,为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服务卓越的高校行政铁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南。
在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的新时代,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核心交汇点,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虽非身处教学科研一线,却如同精密仪器中的“传动轴”与“润滑剂”,其专业素养、服务效能与创新活力,深刻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学术生态环境营造与整体育人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战略攻坚期,数字化浪潮席卷校园,师生需求日趋多元精细,这对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如何锻造一支与新时代高校发展使命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已成为一项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时代之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养提升的迫切性与现实困境
新时代赋予高校行政管理崭新的内涵与使命。服务育人理念的深化要求行政工作彻底摆脱传统“管理本位”思维,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关怀,将“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内化为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宿。同时,教育数字化转型不可逆转,智慧校园建设全面铺开,数据驱动决策、流程线上再造、服务智能推送成为新常态,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具备驾驭新技术、适应新平台、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再者,“双一流”建设的竞争态势要求高校内部治理必须更加高效协同,破除部门壁垒,优化资源配置,这又对行政人员的全局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出了严峻考验。
然而,审视当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现状与新时代要求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服务意识与育人导向有待深化。部分人员仍习惯于“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发现师生需求、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的意识不强,“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尚未完全扎根;工作中事务性操作多,对服务行为所蕴含的隐性育人价值认识不足、挖掘不够。
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短板。 面对OA系统升级、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AI辅助工具涌现等变化,相当一部分行政人员(尤其是资深人员)存在技术恐慌和适应困难,运用数字工具优化流程、提升决策科学性的能力严重不足;工作中因循守旧较多,运用新思路、新方法破解管理难题的主动性不强。
知识结构老化与系统性培训缺失。高校行政管理涉及人事、财务、资产、教务、科研、外事、学生事务等众多领域,政策法规更新快、专业性强。许多行政人员知识储备主要依赖经验积累和碎片化学习,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知识更新机制。针对性的分层分类培训供给不足,内容往往偏重具体操作,对战略思维、项目管理、沟通艺术等高阶能力培养关注不够。
职业认同感与发展通道不畅。行政工作常被视为“辅助性”、“事务性”,其专业价值未得到充分认可,导致部分人员职业荣誉感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相较于教师清晰的职称晋升路径,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相对模糊单一,晋升“天花板”较低,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进取心。
二、内涵之核: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模型构建
破解上述困境,首先需要清晰界定新时代所需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核心维度。本研究认为,一个卓越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具备以下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综合素养结构:
坚如磐石的政治素养:这是立身之本。要求深刻理解并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日常行政工作的血脉;恪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筑牢思想防线。
精湛卓越的职业能力:这是履职之基。涵盖扎实的业务知识(精通本领域政策法规与业务流程)、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跨部门协作、资源整合)、出色的沟通表达能力(清晰传达、有效倾听、化解矛盾)、严谨的公文处理与信息管理能力、强大的执行力与应急处突能力、以及持续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更新能力。
驾驭未来的数字素养:这是时代之需。指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工具进行高效办公;具备数据意识,能够收集、分析、解读相关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了解智慧校园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并推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素养。
深厚温暖的人文情怀:这是服务之魂。核心是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备强烈的同理心与服务意识,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并尊重师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与抗压能力,保持积极心态;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提升服务的温度与质感。
三、路径之探: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的系统化方略
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强化政治引领与价值塑造,筑牢思想根基:
深化理论武装与政策解读: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机制,将国家最新教育政策、高校发展战略作为核心学习内容,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行政人员深刻理解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及其工作的政治意义。
融入服务育人实践:在各类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的设计与执行中,明确嵌入育人导向。例如,在奖学金评定、困难帮扶、就业指导等工作中,强化价值引导和人文关怀;在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微笑服务”,将管理育人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定期组织评选“服务育人标兵”、“党员先锋岗”,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加强廉洁文化与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将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生态。
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赋能专业成长
精准识别培训需求:运用问卷调查、能力测评、绩效分析、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摸清不同岗位、不同层级行政人员的知识技能短板和发展需求。
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模块(公文写作、沟通技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校情校史);专业模块(人事/财务/科研管理等专项业务知识更新与政策解读);发展模块(项目管理、领导力基础、数据分析基础、创新思维训练、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前沿模块(智慧校园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与管理变革)。
创新培训形式与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MOOC、微课)、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工作坊、行动学习(围绕真实管理难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提升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将培训参与度与效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和职务晋升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内生动力。
优化制度环境与文化生态,激发内生动力
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建立与高校教师职称体系并行、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的职级晋升制度,明确各级别的能力标准和晋升条件。打通优秀行政人员向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发展的路径。
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破除“唯资历”、“唯事务量”倾向,加大服务对象(师生)满意度评价、工作创新性、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跨部门协作贡献等指标的权重。建立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荣誉表彰体系。
营造尊重与关怀的组织氛围:加强部门内部和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进理解与信任。领导层要主动关心行政人员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困难,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EAP服务。大力宣传行政岗位的价值贡献,提升其在全校范围内的职业认同感和尊严感。
建设学习型组织文化:鼓励建立基于兴趣或业务领域的非正式学习社群(如“公文写作研习社”、“数据分析爱好者小组”),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定期举办“行政沙龙”、“管理前沿分享会”,促进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
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一役可成。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一场系统性的能力重塑、一场拥抱科技的文化转型。其核心在于以服务育人为灵魂,以政治素养为根基,以数字能力为羽翼,以职业能力为筋骨,以人文情怀为温度,构建起多维支撑、协同发展的素养生态。当每一位行政人员都能在专业发展中找到价值坐标,在数字浪潮中勇立潮头,在高校内部治理的齿轮方能高效运转,立德树人的宏伟乐章才能奏响最强音。这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坚实支撑。(作者系: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汤沸)
责编:王汝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